珠海机场气象台春运期间开展雨量设备维护
作者:郑载旭 来源:沈建宏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4-05 07:25:36 评论数:
第三部分隆基绿能(601012.SH)硅片内卷虽然有些伤,但是相比中环的格局还是好很多,参股通威硅料有3.65w吨的权益产能,24年云南再增10w吨权益,也是接近全产业链一体化,关键还是看新电池片量产。
今日,低调了一段时间的隆基绿能突然公布了一个大消息。按照隆基的最新规划,其将在18个月内分四期建设100GW的硅片、50GW的单晶电池,达产时间不超过24个月。
隆基将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召开董事会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测算并及时披露。100GW硅片+50GW单晶电池!隆基绿能这个投资力度很大,大到足可以改变硅片和电池片行业格局电池片同样于11月底开始出现下行趋势,并在12月下旬出现迅速下跌,截至1月12日报均价0.79元/瓦,累计跌幅达到41.48%。从长期来看,今年硅料、硅片供大于求的情况难以在短期内改变,价格最终会回到相对较低的位置。降价趋势明确后对于终端装机需求形成了直接利好,明年将是光伏电站大年,去年在高招标量的衬托下,装机数据显得十分惨淡,同时意味着大量装机任务会在今年完成。
而全年央企光伏组件招标量累计就达到154.1GW。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硅片价格率先止跌上涨。特别是欧洲地区,即使无法立刻安装,也要采购组件来囤货。
索比咨询预计,2022年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DC)超过260GW,其中90%以上的组件来自中国企业。多家组件企业销售负责人表示,2022年只有一季度勉强算是淡季,之后市场都非常火爆,多数企业前三季度出货量已经超过2021年全年,供需两旺。与此同时,多家企业提出大规模扩产计划,2023年出货量目标也大幅提升。对此,我们认为,龙头企业在技术、市场方面的引领作用十分明显,无论是海外渠道还是国内招投标,都是许多开发、投资企业的首选,得到了业主和金融机构的广泛认可。
从主要光伏企业的动作看,除隆基绿能发力HPBC外,其余企业新建产能基本都是n型。据统计,参与本次信息统计的企业中,Top10出货量合计超过240GW,同比增长60%左右,在全球光伏组件需求中的占比提升到90%以上(2021年为75%以上)。
2022年,中国光伏组件企业Top10的门槛达到7GW,提升一倍有余,这也符合行业之前的预期但随着硅料、硅片扩产,供过于求的趋势逐渐显现。隆基绿能近期在调研中表示,2023年公司硅片自用率将提升至60%以上。相比之下,上游的硅料企业如通威股份,股价一路跌跌不休,半年内股价已经从63元跌至1月10日收盘价39.98元。
二、隆基绿能是否被错杀?业务利润大头来自硅片的隆基绿能,在这轮降价消息的冲击下股价下跌了不少,去年11月以来更是加速下探,去年11月初至今两个月时间已跌接近15%。PV InfoLink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21日当周,不同尺寸的单晶硅片,价格跌幅普遍在9.8%~11.1%之间。2021年出货量38.52GW,其中对外销售 37.24GW,同比增长 55.45%,仍居全球首位。隆基绿能一体化带来的成本优势,让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
而电池片与组件环节类似。历年财报数据显示,隆基的自产硅片用于自用的比例在逐步攀升。
上游硅料、硅片价格下降,对于产业链上主攻原材料的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利空消息。欧洲受到能源危机影响,电价上涨使得欧洲对于分布式光伏的需求大涨。
2022年底国内硅料产能直接翻了一番达到120.3万吨,全年预计产量为82万吨。在硅片领域拥有绝对优势的隆基绿能被投资者称为光伏茅,是备受追捧的白马股,股价在2021年分红配股后最高达到68元,市值一度突破5000亿人民币。从总体上来说,光伏原材料价格下降,对于整个产业链上的公司而言是一个偏利好的因素。川财证券2022年11月份发布的研报预计,到2022年底硅片企业的理论产能合计将超400GW。InfoLink发布的光伏产品价格显示,2023年第一周,光伏产品中硅料、硅片的价格仍大幅下跌,价格环比下降均超过20%,但组件的下降幅度均不超过4%。G12单晶硅片成交均价降至7.25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8.4%。
由于设备价格上涨,导致发电成本上升,光伏电站运营收益率较低,使得光伏电站的运营商选择暂缓装机。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光伏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历经了数次大规模洗牌。
暴增的产能让硅料供给出现过剩的情况,也引发了本轮硅料价格下跌。硅料和硅片在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开始下跌,虽说下跌的幅度和速度比较快,但就这个因素去断定新一轮的产业周期到来,有点过于武断。
但是对部分发展成光伏一体化的公司,业务向下延伸至下游的组件,行业洗牌对自身的冲击较为有限。之前光伏作为备受追捧的赛道,一直深受投资人青睐。
2021年,公司单晶硅片出货量 70.01GW,其中对外销售 33.92GW,自用 36.09GW。电池产能方面,2021年底,隆基绿能单晶电池产能达到37GW,预计到2022年底,单晶电池产能能达到60GW。2020年,隆基绿能组件出货量24.53GW,首次超越晶科,位列全球第一。随着硅料、硅片价格的下降,下游组件就会获得更多的利润,连带着组件端降价使得设备价格下跌,发电成本下降后,产业下游光伏装机量会继续上涨。
2022年11月份开始,硅料、硅片的价格一直在下跌。近期光伏组件企业股价大涨,便是市场选择用真金白银投向光伏组件公司。
晶科股价在半个月内,从4.61元最高涨至6.35元,涨幅高达37.74%。硅料端利润率占比下降,中下游的组件、电池片利润率会回升。
硅片仍占据组件端最高成本,2022年上半年硅料在产业链利润分配中占比超50%,预计到2023年底硅料产量将达到硅料需求的167%。一年后,隆基绿能股价跌至40元,市值也来到3000亿人民币,相比一年前接近腰斩,股价波动背后,暗藏着光伏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
2020年,隆基绿能单晶硅片出货量58.15GW,其中对外销售31.84GW,自用26.31GW。预计2023年底国内产能将达到240.4万吨,全年新增规模达到120.1万吨。在这一轮硅价下行影响下,行业龙头隆基绿能能否逃开周期魔咒?一、上游降价,光伏产业链格局大洗牌硅料、硅片价格大跌,主要原因还是产能过剩。通威已经和天合结成联盟,爱旭和晶科也形成合作关系,若未来配合与隆基竞争,未来隆基一体化成本优势会受到冲击。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上游利润转移到下游,未来几年组件端将会迎来激烈竞争,组件环节未来发生踩踏或许会削弱隆基下游利润。过去几年光伏行业一直面临着硅料短缺的问题,价格从数万元/吨最高涨至30万元/吨。
此前光伏行业的利润大头被上游材料环节拿走,硅料环节的盈利占据全产业链的80%以上。这一轮硅料、硅片价格大跌,也让敏感的投资者嗅到了新一轮周期来临的信号。
隆基绿能表示,目前继续维持2022年组件出货50~60GW目标。光伏产业链降价,能够刺激装机量进一步提升。